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精神心理专科医院 医保定点医院

郑州精神科医院|郑州精神病医院|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

被动的人如何慢慢变得主动?

文章来源: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发布日期:2017-10-02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见一种人,从不主动,特别被动,比如在男女感情里,有些从不主动追求女孩,有些人必须要等别人主动太能谈恋爱,俩被动的人明明彼此有意,但因为俩性格都被动,结果谁都无法先跨出那一步,后杀进了个主动的人,恋情就此告吹。

还有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从来不能主动,在大会上从来不发言,在群体聚会中沉默寡言,几乎从来不表达意见,点菜时要不是有人使劲邀请他,绝不会主动点。被动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好像特别没主见,自己没主意,怎么都行,永远处于配合外界的状态。

对于一个支配欲望强的人来说,有个被动的搭档真是一拍即可,但对于一般人来说,一个人太被动,会有点让对方觉得无趣和心累,比如恋爱中,一个人总是被动,估计恋爱也谈不下去,毕竟恋爱也是一件你来我往的事。

是追求成功还是避免失败?

这决定了你是被动还是主动。

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人的性格有的主动,有的被动?那种过于被动的人又经历了什么导致今天这样?

很早的时候,心理学界有研究动机的心理学家就提出了人类的个人动机有两种:一种是追求成功,一种是避免失败。根据动机的不同,人类因此被分为两种:追求成功的人和避免失败的人。

追求成功型

两类人在行为模式上具有截然不同的反映。对于追求成功类型的人来说,行动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取到我要的成功,我要实现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会全力以赴,竭尽自己的潜能,即便失败也在所不辞。

在这种人的价值体系里,成功和追求带来的满足感要超过失败带来的恐惧感,所以他们往往做事比较主动。

避免失败型

而对于避免失败类型的人来说,他们行动的关注点在于如何避免失败,在他们的价值体系里,失败是件不能承受的事,做事的动机就是尽可能避免失败,让自己处在大的安全区域内,所以他们的表现相对来说就更容易被动。

是的,被动者就是那种具有这种价值体系的人,在被动者的心理,失败、出丑是难以忍受的,人生该避免的就是失败和出丑,他们把避免失败等同于自己的成功,把避免出丑等同了成功。

所以他们不敢主动,每次主动都是降低他们成功概率的风险点,在严重被动的人的心里,这种恐惧会让他们生不如死,陷入失控的境地。

那么这种避免失败和出丑的价值评价体系又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同样是人,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体系?

我没有资格拥有这些

在成年人的里,一个人跟外界的关系模式基本都是他幼年跟父母关系模式的翻版和重现。

避免失败和出丑的心理追求来源于对一个标准的忠诚,这个标准就是主义,正是因为之前在很小的时候经历过苛刻的评判和不接纳,让一个人把自己曾经表现出的缺点和不足当成了不可接受的东西。

幼年的这种评判和不接纳相当根深蒂固,它会跟羞耻和恐惧结合在一起,深埋在当事人的潜意识深处。

让他们在遇到类似的情境或事件时,容易触发这种不良体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体验,他们只能控制不再让自己陷入早年的那种生活情境里,即尽量不自发做出行为,以避免达不到标准,引来不好的评价,让自己更加不堪。

毫无疑问,在被动者的内心里,他们的自我评价是的,这种低的自我评价正是他们容易没有主见,不敢冒险,走向被动的根源,而这种自我评价不过是他们在幼年时父母对他们评价的内化。

也就是说,被动者的父母在被动者年幼时,有意无意的表达了太多的不满意,指出了太多的缺点,他们潜意识了表达了应该有个标准,人们都应该向那个标准看齐,因为他们过多关注自己孩子的不足,希望他能改进,走向。

甚至有一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出现错误的行为,一旦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就大吼大叫,对孩子严厉指责,甚至表现出一旦有错误,天就塌了的感觉。

幼小的孩子如果被灌输这种意识,就会逐渐丧失掉探索环境的天性和勇气,而变得被恐惧包围,从而感觉自己十分的不好,类似于一个不合格的儿童,他们对自我充满怀疑,长大后,对做其他的事情也无法拥有勇气,而是满怀怀疑。

其实深层次的核心概念是:

“我到底是不是个合格的人?我有资格拥有这些吗?”

“我可能没有资格拥有这些,因为我如此不好,有这么多缺点。”

一个塑造被动者孩子的家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一定是以父母为的,而不是以孩子为。

父母从不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他们只注重孩子是否犯错,注重孩子是否满足他们的标准。

这样的父母,往往自认为自己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标准或理想标准,只要把孩子按照这套标准教育,孩子就是OK的。

塑造被动者孩子的家庭,孩子的需求是被无视的,久而久之,孩子的主动发出自己需求的能力就渐渐丧失,转而聚焦到如何配合和满足家长的标准和要求。

而当这些要求达不到时,父母又启用了苛刻的评价模式,这让他们进一步扔掉了自己可以提需求,要求别人的能力,而把的关注点都放在了满足外界,及不让外界标准失望的关注上。

也就是说,害怕失败的恐惧统治了他们的内心,追求成功,自我探索的那一部分自我功能萎缩掉。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自我探索,追求成功冒险带来的成就感。

我没有能力为自己负责

还有一种被动人格的形成是源于父母的溺爱,但其实溺爱也是对孩子不低评价的一种,正是因为害怕孩子犯错吃亏,所以才有溺爱的模式,溺爱就如同给孩子套上一层人为的保护壳,本质上也会让孩子天性的探索本能得到遏制和压抑。

因为在孩子的里,事情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孩子也没有多少危险的意识,危险正是过度溺爱孩子的家长传达和灌输给孩子的。

如果孩子从小就被整天灌输这种外界风险很大,我很弱小的信息,他就无法认为自己有能力去控制外界,只会养成依赖性人格。

而依赖性人格的本质还是对自己评价过低,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对外界,自然也就不可能发出主动地行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为自己负责,而只能让别人为自己负责。

还有的人是在别的领域不那么被动,但只在某一个领域被动,比如一些程序员在业务上可能非常活跃,而在感情就非常被动,那是因为在这些人的心里,实在没有多少感情成功的经验。

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小时候也没有开发他们讨人喜欢的技能和潜力,长大后的他们也没有自己挖掘,导致他们认为自己是缺乏魅力的自我认知。一旦有这种自我认知,就很难主动了。

一直在等待一双伸过来的手

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总是很被动,会压抑自己的生命能量,会人为的自我设限,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甚至严重被动者能量被压抑后,会出现被动攻击型行为。

也就说如果一个人被动久了,他也会有很强的攻击欲,这种攻击欲没有学会正面表达,他会用被动攻击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发泄内心的不满。

被动的人就像缩在一个有着坚硬外壳的保护罩里,在这个罩子里,一切都是可控的,但是范围很小,他们在里面按部就班的行动,不能越雷池一步。

如果有的人足够幸运,可能会遇到从罩子外伸出的手,并且这手足够坚定有力,引导他们走出罩子,并带领他们起舞。

而更多的人不过是遇到过一双或几双手,但终因为自己恐惧的力量太大,超过了那双手可以拉出罩子的力气,而终又缩回了罩子。

还有的人是终生在等待,希望有人能认出被动的他们,把他们拯救出去,但是终究到现在,他们还没有发现一双伸过来的手。

如何改变自己的被动型人格?

告诉自己,这些都不是真是的

改变被动的方式首先是要改变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你的那些对自己过低的评价都不是客观真实的,而是来源于幼时不当的父母评价模式,所以当内心再涌出自己对自己不好的评价时,要及时的跳出来觉察这种评价的来源,并及时的纠正它。

告诉自己,提醒自己,这是不对的。

每个生命都是的,因此你值得拥有好的评价,值得要像这个索取你要的东西,值得让爱你,你也要自己爱自己。

关注自己的需求,不要凡事配合别人

其次要多关注自己的需求,顺着自己的需求来,尝试一点点的改变,被动者往往泯灭掉自己的需求,而过度关注别人的需求,形成了凡事配合别人需求的模式。

可是凭什么呢?你也有自己的需求啊,怎么能处处以别人为,配合别人的目标,成就别人的主角。当你旁观这样的自己的时候,如果觉得委屈不值得。那就要去尝试改变。

这个改变就是一点一点的感受你自己的需求,不要泯灭它,勇敢的把它提出来,你应该为自己的需求而活。

相关阅读
  • 实用心理学五十条,让你变得更2018-01-13

    31、【自我成长的8个贴士】1.成功是因为态度。2.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3.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4.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5.我们不改变坏习惯,坏习惯将控制我们一生。6.你越努力,你的运气就越好。7.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

  • 实用心理学五十条,让你变得更2018-01-13

    41、【按掉闹钟继续赖床的女人】她们很难开口拒绝别人,做任何事情都会一拖再拖,是典型的小女生拖拉性格。生活中,她也是个随意的女性,很多时候在你面前流露出孩子气的一面。她不喜欢生活和工作有太大的压力,重视友情多于爱情。 42、【控制你的愤怒】看别

  • 为什么有的人相处久了,还是没2017-07-13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不管与对方待的时间有多长,两人的关系依然像隔着什么,始终无法变得亲近。 你们会一起上课、吃饭、走同一段回家的路,但是,也顶多从普通朋友变成了经常待在一起的普通朋友。 你应该也做过努力,想要和对方变得亲近,但是不知道为

{
医生团队 更多
{dede:global.cf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n>
  <section 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