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冲突”无处不在
心理冲突,事实上每个人都有。
因为人生在世,无非就是“选择”二字,我们每个人,大到事业、爱人,小到吃什么饭、从何时吃、在哪吃,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选择”,也就无时无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冲突,也称之为心理矛盾或“思想斗争”。
正因为心理冲突每个人都有,且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有心理冲突并不一定就“有病”。相反,正是面对一次次“选择”,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冲突,我们才渐渐成长与进步。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或没有心理冲突,基本上不会成长,比如严重衰退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痴呆。
通俗地说,常见的心理冲突一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双趋式冲突:比如在同一时间,又想读书,又想去会女朋友;或在钱包有限的情况下,又想买个T恤,又想买球鞋;正所谓鱼和熊掌都想兼而得之。
2.双避式冲突:比如既不想去上学,又不愿呆在家里;或既不想陪领导吃饭应酬,又不愿在单位加班,所谓“前有狼,后有虎”,无法逃避,而又不得不任选其一。
3.趋避式冲突:比如又想吃热豆腐,又怕烫着;或又想搞婚外情,又怕身败名裂;又想与老婆离婚,又念老婆的某些好处或担心孩子失去完整的家等等。
所谓”烦恼”,就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面对的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冲突,当我们无法取舍、左右为难或老是确定不下来,因此“悬而未决”时,就构成了“烦恼”。
因为“人生十有八九都不如意”,心理冲突也无时无处不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喊“活得累”。
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
实验者把一群饥饿的小白鼠放在一张桌子上,桌子前方摆放了一模一样的两个铁笼子,只不过,左边那只笼子里放有食物,而右边那只则通着电(电流不会致死,却足以令其痛苦)。
然后,实验者逼迫小白鼠们往下跳。
显然,跳到左边笼子里的,自然有食物吃,美不自言;而跳到右边笼子里的,则受到电击,痛苦不堪。
根据条件反射和动物趋利避害的原理,跳了几次以后,小白鼠就会形成一种模式,即都“学会”往左边那只笼子里跳。
这时,实验者却把两只笼子的位置左右调换了一下,即:右边的笼子里有食物,而左边的笼子却通着电流。然后再次“逼迫”小白鼠往下跳。
很显然,依据以往“习得”的经验,小白鼠们自然就会一起向左边跳,其结果可想而知,是受到电击。
在这种情况下,依据动物的本能,或小白鼠中的某一个“老大”的提示:“哥儿几个,咱们不妨跳右边试试。”结果跳到右边,果然有食物。尝试与选择成功,于是小白鼠们又形成集体向右边跳的模式。
这种模式形成以后,可气的是,实验者又再次把笼子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如此折腾小白鼠,数次下来,小白鼠们便“疯了”:或尖叫、或拒绝指令、或相互嘶咬……
这便是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人为导致的“实验性神经症”。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小白鼠们所面临的心理冲突与心理压力:
1.基本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饥饿。
2.被外界(实验者)所逼迫,而面临一种“不得不”(跳)的处境。
3.一种“左右为难”的处境。
4.一种“不确定感”,无所适从的处境。
5.一种虽经屡次努力(多次选择),但又屡次失败、屡屡受挫,仍然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
6.一种无助、无奈的处境。
7.终面临严重的“趋避式冲突”,它崩溃了。
其实,在残酷的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小白鼠”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为生存、为感情、为事业不也常常处在像小白鼠一样的境地吗?
为什么我说现实是残酷的呢,因为我们从一生下来,从一来到这个,每一个人的“起点”就不一样。因为我们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我们会降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我们的父母是农民、是工人、还是高官、是大款,其今后的成长环境与人生道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从生下来那起,上天已经不公了,这个“原本”就不公平。人和人也是不平等的。
- 上一篇:如何面对心理冲突
- 下一篇:这些情况建议心理咨询
-
如何面对心理冲突2018-01-13
那么,如何面对与适应生活中无时无处的心理冲突呢,笔者提供如下心理冲突建议与忠告: 1.尽快做选择或做决定 心理冲突每个人都有,甚至每时每刻都存在,这是客观现实,不容回避,有冲突也不是什么病态,但假如一个人总是持久地存在着心理冲突,而无法做出选